翟东升在《中美关系、人民体系与未来起点收入》的演讲课堂上首次提出了“未来起点收入”这一观点。其主要的内容就是通过给年轻人发钱来补贴年轻人,以这样的方法促进年轻人的机会平等,进而提高人口素质,增强中国的人口竞争力。
与欧洲的福利政策相比,给老年人发福利这是对历史的奖赏,对资历的奖赏;而给年轻人发福利是一个民族对未来的投资。那么给年轻人发钱真的可行吗?中国年轻人的好日子要到来了吗?
一、“每月发1.3万元,直到40岁”的基本观点
翟东升提出的“未来起点收入”这一概念实际上是“全民基本收入”概念的延伸,也就是根据中国国情制定适合我国社会基本情况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基本收入。这一概念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为年轻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让穷人和富人的孩子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而不是为了让最终结果实现平等。
虽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已经作出了很多的努力,如:税收政策,让高收入阶层多交税,低收入阶层少交甚至不交税;教育制度的双减政策改革,为低收入家庭减轻补课负担。即便如此,贫富分化严重的事实也很难得到改善。
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这一概念曾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讨论中,其基本涵义是国家定期期(例如每个月)无条件向全民个人支付的一笔适当金额。
对基本收入政策的一大质疑是其对于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当每月有了稳定的收入后,人们还会不会继续工作呢?如果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可以不用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就能获得生活的基本保障,那他们有什么理由再继续工作呢?如果没有人愿意劳动,那这个社会还能持续吗?
这样的质疑相信在中国目前的语境下是非常熟悉的。近30年来,所谓“大锅饭养懒人”的说法已被不少人奉为“金科玉律”,他们相信要保证工人不偷懒,“大棒”和“胡萝卜”,缺一不可。对此翟东升提出的“未来起点收入”就很好地考虑到了这一点,他将国家补贴的对象限制在40岁以下的年轻人。
对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国家无条件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钱,而对于19-40岁的在读学生每月也发同样的钱,至于金钱的数额要与就业市场的动态向联系。对此,翟东升也对发放金额作出估计,并以2020年我国福利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占比与OECD国家相比较,二者差额比例为16.8%。
如果2035年中国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国家则拥有58.5万亿元可以用来为年轻人发放福利,按照这样的数额每个人每月则能够领取1.3万元的福利补贴。
对于18岁以下的年轻人发福利是为了鼓励家庭生育,随着我国生育率的不断降低,这一政策有很好的鼓励作用。而对于19-40岁的在读人群发福利,则是为了鼓励年轻人不断学习。
这一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长期以来的贫困问题以及日益严重的社会贫富差距,并可以应对技术创新产生的新兴失业忧虑。那么,每月给年轻人发1.3万元,这一理念是乌托邦吗?年轻人的好日子真的会来吗?
二、中国年轻人的好日子就要来了吗?
当代中国年轻人生活压力、工作压力都非常大,除了日常的加班、熬夜,还有巨额的房贷、车贷要还,一旦失业将直接断绝收入来源,造成房贷、车贷断供,基本生活保障都难以持续。这也是当代中国年轻人的普遍现状,那么,给年轻人每个月发1.3万元,就能让其过上好日子吗?
给年轻人发钱这一理念对于中国社会是有一定的促进意义的。首先,年轻人的收入消费转化率高,给他们发钱,更能拉动收入增长和税收转化。其次,现在的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低价值、充满挫败感的工作,也就是是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所说的“无用工作”。
很多单位雇佣大量的低知识分子阶层的劳动力,甚至让大学毕业的人从事一些毫无意义的工作。而这唯一的意义便是塑造所谓的工作意识形态,并且以资本主义剥削的方式变相强制雇佣者加班,进而不断侵蚀其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而通过每月给年轻人发钱,可以促进就业者和非就业者的平等,创造更广泛的平等和包容。
最后,许多人认为有了国家每个月给的福利补贴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便没有了。实际上也并非如此,这一政策的实施将造成社会竞争压力更大,而不是降低。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迭代更新,一些毫无价值的工作将会被机器所替代,而年轻人只能凭借自己的知识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才能真正赚到钱。
对于18岁以后的年轻人,在40岁之前可以随时选择回到学校补充知识,而且还能领到国家每月发放的福利。这样的结果,将会造成社会学历水平普遍提高,社会的工作也将更有竞争力。而之所以不对40岁之后的人发放福利,也是为了让社会中的人在年轻时努力奋斗。
虽然自己的出身无法决定,但是国家提供了公平的政策,让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40岁之后的贫富差距则全凭自己掌握。因此,年轻人在这样的福利社会中生存,竞争压力将会更大。这样才能促进年轻人创新、改革动力的形成,这也是翟东升提出每月给年轻人发钱的初衷之一。
三、结语
正在工作的人还是需要继续努力,我国当前的社会还不具备给年轻人发工资的条件。即便在2035年达到,那也还有10多年呢。所以,还是需要自己生活自己奋斗。正如泰迪·罗斯福所说,“生活所能提供的最好奖励就是有机会在一份有意义的工作中努力奋斗”。
如今政策重点应该是提供支付足量工资的有价值的工作,年轻人每月领福利的时代还没有到来,即便真正来了,竞争压力也只会更大。加油吧,年轻人!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9 山东培根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鲁ICP备11019751号-1